【安全提示】锂、钠、钾等易制爆活泼金属安全提示

时间:2025-10-04浏览:10设置

锂、钠、钾等活泼金属在高校科研实验中广泛使用,但由于其化学性质极为活泼,遇水极易发生剧烈反应并引发燃烧甚至爆炸,安全风险突出。结合近期某高校实验室发生的金属钠爆炸事故,现就进一步加强锂、钠、钾等易制爆活泼金属的安全管理提示如下:

01 案例警示:金属钠爆炸事故

2025年9月1日,某高校两名硕士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将金属钠块投入水中,引发剧烈反应导致爆炸。喷溅物造成两人面部及双手灼伤,送医后无生命危险。爆炸同时触发火警警报,燃烧面积约3平方米,烧毁部分通风设备。

【事故原因】

化学试剂特性认知不足:金属钠为活泼金属,遇水会发生剧烈放热反应并释放氢气,可能导致爆炸。

实验风险管控不足:实验人员未充分评估金属钠与溶剂混合的潜在危险性,也未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。

应急处置能力不足:事故发生后未能第一时间采取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置方式。

【安全警示】

实验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易燃、易爆、遇水反应等危化品的物理化学特性,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(SOP)。对高危险性实验(如活泼金属使用)应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,明确防护措施、应急处理流程及废弃物处置规范。实验室应配备针对性应急器材(如干燥沙土、灭火毯等),定期开展事故演练,确保人员熟悉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置流程。

02 易制爆活泼金属概述


主要包括锂、钠、钾、镁、锆、钙、铝粉、锌粉等。该类金属化学性质极为活泼,遇水、空气或氧化剂等易发生剧烈反应,存在较高燃烧和爆炸风险。

03 安全管理要求


NO.1 采购管理

1.锂、钠、钾等属于易制爆危险化学品,必须通过学校化学品采购平台统一申购,禁止私自购买。

2.应与具备资质的供应商签订正式合同,确保来源合法、手续完备。

3.取用时应由双人持有效证件至学校危化品库办理出库,并做好领用记录。

NO.2 存放管理

1.应遵循“最小用量”原则,实验室存量不得超过一瓶,用完再购。

2.存储场所应远离水源、热源和氧化剂,分类存放于惰性液体或气氛保护环境中,不得混放。

NO.3 使用管理

使用前准备

1.实验室应进行充分的实验安全风险评估,制定操作规程(SOP)和应急预案,并组织开展专项培训与演练;

2.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(防护手套、护目镜、实验服等)和应急器材(干沙、灭火毯等)。

实验过程

1.实验人员应穿戴必要的个体防护装备,在手套箱中进行实验,避免操作人员与活泼金属的直接接触。

2.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实验操作规程(SOP),禁止违规操作。

3.在实验过程中,必须安排专人值守,不得脱岗。

NO.4 废弃物处置

1.未使用的拟废弃锂、钠、钾等活泼金属残渣,应分类单独存放、明确标识,并妥善密封,确保安全。

2.含有锂、钠、钾等活泼金属的废弃电池片应由具备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处置,严禁随意丢弃或自行处置。

3.如实验室需自行处理,必须对处置方案进行充分安全风险评估,确保处置方式安全可靠。

NO.5 人员培训与应急处置

1.实验室应定期开展专项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,提升人员安全意识和处理能力;

2.发生活泼金属安全事故事件时,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科学施救,严禁盲目处置;

3.活泼金属火灾严禁用水、二氧化碳、泡沫灭火剂扑救,应使用干沙或灭火毯覆盖灭火。

NO.6 其他相关事故案例补充

1.废弃金属钠燃烧事故

某高校实验室内,学生不慎踢倒装有废弃金属钠的试剂瓶,后使用湿拖把清理,导致钠遇水自燃并引燃室内甲苯溶剂。火势迅速蔓延(室内1分钟内充满浓烟),经灭火器及时扑救,未造成人员伤害及严重财产损失。

【事故原因】

实验室对活泼金属危险性认知不足;

实验室未规范废弃金属钠存储与应急处置流程。

【安全警示】

实验人员应掌握危险试剂特性、存储要求及应急操作,定期开展事故演练;

实验室应配备专用灭火设备及应急处理物资(如消防干沙、灭火毯等)。

2.废旧金属锂片燃烧事件

2022年4月6日,某实验室进行失活锂电池锂片拆解及销毁实验,因材料投放量过大,锂片与水剧烈反应发生爆炸,锂片燃烧产生大量烟雾引发烟感报警。此事件造成实验室窗户玻璃损坏,所幸无人员受伤。学校给予实验室安全负责人责令书面检查、经济赔偿、全校通报批评的处罚,给予实验学生责令书面检查、全校通报批评的处罚。

【事故原因】

废弃金属锂片处置量过大,导致遇水发生剧烈反应;

实验安全风险防范措施不足。

【安全警示】

实验前应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的安全风险评估,明确操作条件和防护要求,严格控制物料量;

实验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。


易制爆活泼金属管理环节多、风险高,请各实验室高度重视,严格落实各项管理要求。学校将持续开展危化品专项检查,加强隐患排查与治理,切实保障实验室安全平稳运行。

返回原图
/